課程內容
Curriculum
課程地圖
Curriculum Map

本學程為兩年共四學期。
分為兩個主軸:「專業領域」和「AI素養」。
課程圍繞四個主題式課群,並從核心至進階,再到實作應用。
分為兩個主軸:「專業領域」和「AI素養」。
課程圍繞四個主題式課群,並從核心至進階,再到實作應用。
- 護理創新專業:聚焦在護理創新專業與 AI 理論發展,建立護理專業與科技連結的理論基礎。
- AI概念:了解AI概念和VR、AR的基礎,學習python程式語言。
- AI應用:應用機器學習模型解決實際問題,包含深度學習、影像處理;設計VR模擬訓練與教材,進行對話式AI開發。
- AI技術實務:與業界及臨床導師合作完成臨床需求導向的原型成果,舉辦成果展。
課程特色
Features

1. 聯合師資:
整合高醫人工智慧生醫研究院、護理學系、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、基礎科學教育中心, 同時與校外的陽明交通大學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碩士學位學程、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合作。
整合高醫人工智慧生醫研究院、護理學系、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、基礎科學教育中心, 同時與校外的陽明交通大學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碩士學位學程、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合作。
每學期召開「課群教師協調會議」,一同規劃課程進度、整合跨課程教學活動與學生輔導策略。
設立「跨域共授制度」,如機器學習課程由 AI 教師講授理論,護理教師搭配臨床應用導引。

2. 實作導向課程設計:
- 產學共創:問題導向專題將會與優必達、宏達國際電子,以及附院合作,利用所學到臨床照護情境中。
- 跨域合作:根據臨床實際應用情境,與資訊、設計、醫療產業專家合作,分組時採跨學系分組合作、師生共學模式。
- 成果展演:將有數個成果產出,如:虛擬教案設計、第四學期的開發成果等

3. 支援措施:
- 課程博覽日:每學期初舉辦,包含課程介紹攤位、教師簡介、學生成果展,協助學生規劃修課路徑。
- 修課支持:課群識別機制、學習歷程地圖表幫助選課,進度追蹤工具、Line官方帳號修課提醒推播。
- 助教與業師:AI背景的研究型助教;業師定期進班指導或參與成果評審,每學期至少 2 次諮詢或專題指導機會。
舉辦AI TA訓練營,學習Python輔導技巧、模型教學等。 - 工作坊與參訪活動:鼓勵教師進行產業參訪與共同產出型教材開發,舉辦AI增能工作坊、設計思考工作坊、教學創新共備工作坊等。

4. 課程推動:
(1) 完成課群將發行數位學習歷程證書作為證明。
(2) 完成修課學分後參加成果分享競賽,優勝者可獲得獎金以資鼓勵。
(3) 由產業與臨床導師共同組成跨域輔導小組,支持學生專題。
(1) 完成課群將發行數位學習歷程證書作為證明。
(2) 完成修課學分後參加成果分享競賽,優勝者可獲得獎金以資鼓勵。
(3) 由產業與臨床導師共同組成跨域輔導小組,支持學生專題。